海底捞2019年中期财报解读:餐饮行业的下半场不在一线城市火锅品牌
凯发k8app下载的常态:规模超大,高度分散
餐饮行业规模特别大。
根据世界中餐业联合会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等单位近日共同发布的《餐饮产业蓝皮书:中国餐饮产业发展报告(2019)》,中国餐饮产业规模在2018年超过4万亿元,达到4.27万亿元。
这是什么概念呢?现在炒得火热的短视频领域市场规模也就100亿。
餐饮行业堪称闷声发大财。但是这个池子里,杂鱼小鱼多,行业龙头只有几家。
上市餐饮企业有多少家?我们先数数看。
a股主板上市的,仅有3家。
其中,西安饮食是西安旅游集团控股的,是餐饮旅游为一体的,不纯是开餐厅的,而且是国资背景。
st云网主营业务就是湘鄂情,已经强弩之末了。湘鄂情的故事已经很多人写过,这里不掺和了。
那么a股中,硕果仅存的上市餐饮企业只有老字号全聚德了。
再来看看港股。港股上市的餐饮企业为12家。
其中,在大陆有业务的,经营餐厅的有海底捞、大家乐、呷哺呷哺、味千、唐宫、翠华、富临这几家。
而其他的要么是供应链,要么是西饼行业,要么其实主营已经不是餐饮了。
这样满打满算,在这个4万亿的市场里,真正主营业务是餐饮、活得还不错的头部上市餐饮企业只有8家。
而8家中,称得上独角兽的仅一家,就是海底捞。
从海底捞财报看行业趋势
海底捞已经公布了2019年半年报,刚好是一个极好的机会可以分析出2019年餐饮行业的趋势。
海底捞创始人张勇成为新加坡首富,也登上了各大媒体的头条。坐拥138亿元财富的张勇,把火锅这个品类做成了霸王爆款。
8月20日发布的半年报显示,海底捞上半年收入116.95亿,同比增长59.3%,净利润9.11亿元,同比增长41%。
这份成绩单看起来非常“可口”。
市场反映也非常迅速,海底捞一公布业绩,隔天股价就大涨7.7个点,截至今日(9月2日),已经累计上涨了约11%。
但是海底捞的业绩暴增背后,是大量的开新店。餐饮行业开新店确实是会带来短期的业绩大增的。
相信很多人都有一种体验,那就是新开的餐厅,一般半年以内,生意都会比较火爆。“尝鲜效应”很强。
但是随着新鲜感褪去,很多餐厅慢慢就业绩下滑,甚至倒闭了。
而海底捞在去年7月至今年6月的一年里共新开了259家餐厅,仅仅是今年上半年就新开了130家餐厅。海底捞在全球范围内的门店数也就上升到了593家。
但是真正可以看出一家餐厅竞争力的,并不是短期内的业绩,而是半年以后的业绩比较,也就是财报中会提到的“同店增长率”。
这次海底捞财报有一个细节,那就是把以往“同店”定义的“经营300天以上”改为了“经营150天以上”--这使得许多新店的业绩被放入“同店”定义中,会使得数据更好看。
并且,因为修改了“同店”的口径,所以失去了统计的对比意义。
另外,新店是会蚕食掉一部分老店的客源的。
而根据这份财报,海底捞上半年的同店销售增长率同比才增长4.7% ,和总销售额暴涨50%以上比起来,是不是就没那么靓丽了?
从同店销售的增长在不同等级城市的分布上看,一线城市同店增长率仅为3.3% ,二线城市为1.9%,只有三线及以下城市的增长率比较给力,达到了12.5%。
根据财报,海底捞的人均价格也由约100元增长到了约104元,上涨大约4个点,所以一线二线城市的同店销售额增长其实主要是靠人均拉起来的。
另外,海底捞新店更多集中在二三线城市,二三线及以下城市新开门店数达166家,而一线新开店仅为68家。
一线城市是否已经被“榨干”?
一线城市高额的租金和人工费用也迫使店铺越开越小。相信经常去一线城市吃海底捞的人都会发现,海底捞的新店越来越小了。
由此,我们得到一个有趣的结论:餐饮的下半场,或许在一线城市之外。
新机遇
看完上市餐饮公司的情况和海底捞的财报,结合行业内部人士的经验建议,2019年餐饮的新机遇呼之而出了。
一线城市开小店,稳老店,尽量减少人工和房租成本,才能生存;
二线城市以稳定为主,选择优质区位,降低成本,适当扩张;
三线城市将是主战场,大力开拓;
四线以及以下,适当关注,贴合本地消费习惯和水平开店。
1.中国餐饮品牌网遵循行业规范,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;
2.中国餐饮品牌网的原创文章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"来源:中国餐饮品牌网"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中国餐饮品牌网或将追究责任;